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7|回复: 0

【 每 · 日 · 阅 · 读 】谈受戒与开悟

[复制链接]

1633

主题

1635

帖子

9万

积分

实习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4898
发表于 2022-4-24 18: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法空 于 2022-5-5 20:26 编辑

谈受戒与开悟
2010-03-08

今天给你们讲持戒,佛说:“人能持戒、守法,才能得身心安定。”如果一个人能持戒,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守自己的戒律。守法,这个法在人间指的是法律,在阴间指的是阴律,在天上指的是天律。只有持戒守法,身心才能安定。身心是怎样安定的呢?因为你持戒守法,所以你知道持戒守法可以医治烦恼、忧愁、恐惧。又如:你今天没做坏事,你就不会有恐惧感,警察上门你都不会惧怕。如果你能持戒就不会有烦恼、忧虑、恐惧。比如:一个很胖的人,医生告诉说:“如果再胖下去就会得心脏病。”如果你听医生的话,守戒不多吃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不多吃油腻的食物,你就没有忧虑了。没有忧虑,你的身心就能得安定。

你们知道修心修的是什么?修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守戒,不该做的事,不能做。不该说的话,不能说。不该想的,不能想。事事都要克制自己,把自己身上不好的习气戒掉。如果一个人不能守戒律,这个人就不会真心地修心,只能按照自己的命运走。今天很多人守戒律,修心念经,他们的身体就很健康。佛菩萨说的五戒里的“不偷盗”,如果你不守戒去偷盗了,你们说会不会被警察抓住?“不杀生”,如果你杀人,那你犯的是阳律,即阳间的法律。如果你杀动物,那你犯的是阴律,即阴间的阴律,虽然在阳界,法律上不能惩罚你,但在阴律上,还是要全部受惩罚的,所以五戒对人而言都应该遵守,并不仅针对和尚和尼姑。

关于这个世间,给你们讲两件事:第一,在这世界上发生的事发生了就发生了,你们不要以为,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我会出这种事情?没有为什么。生癌症就生癌症了;死了就死了。多少人没有思想准备,该发生事的一下子就发生了。第二,在这世界上钱出去了就不是你的了。比如:你被人家骗了钱,付出去了,就不是你的了。有些人贪图利益,想发大财,想在人间创造一些奇迹,要记住,在人间没有奇迹出来。真正的奇迹,也是前世所造,平安就是福,能一辈子平平安安,这个人就是有福之人。师父以前给你们讲过“戒定慧”,因戒得定,因为你戒了之后,身心就会越来越安定,不求任何东西,没有欲望,心就净了。因定得慧,因你能定下来,智慧就开了,碰到事情你就会冷静,不会吵,不会闹。

今天给你们讲讲小三窍,即称脑子开窍。听,读,入。

听佛法,听经文,听道理。要用耳去听,要多听。一个人如果能多听佛法,多听好话,多听善良的话,多听能让人开悟的话,这个人的心就会慢慢入窍,即开窍了。

当你听了之后,开始慢慢读经,读一些师父的书,师父的书虽然不是经书,但可以让人破迷开悟,能让你懂道理,明白因果定律。因师父讲的都是道理,道理的理很重要,理字边上加一个数字的数,叫理数,即道理是有数量的。歪理也有数量。比如:温度计,零度以上是往上跑,是正数,属于正理。零度以下往下跑,是负数,属于歪理。把这两个理数倒过来叫数理,数理用在人间即数理化,用数字来解决人间的一些问题。而理数是解决人的思想境界问题,智商高,实际上是你的理念、理解能力高。一个人要懂道理,这个理要在正的上面。师父尊重你们,尊重你们的理念,尊重你们的追求,把最好的最美的东西,把人间学不到的东西全部传授给你们。

听佛法,读经文,要熟读,听读之后真正地用了,你才能入,才能进入这个境界,不是普通的境界,而是开悟的境界。

人的一生有两个根,一个叫身根,即身体。身体是你苦的根本,为什么会苦?是因为这个身体,如:在人间生病了,没工作了,出车祸了等等,都是因为你的身体在造作,这个身体就是你苦的根本。又比如你口渴了想喝水,如果没有水怎么办?想买水,没有钱怎么办?只好用身体去吃苦挣钱。另一个叫物根,即物欲。什么东西都想要,得不到就感到苦,这也是一个病根。

人只要有色身就一定会生、老、病、死。只要有物在,即人间所有的物质,有物质的东西一定会成、住、坏、空。比如:一张桌子,先用木头做成桌子,成功了,时间长了木头开始变质腐烂,之后桌子坏了,不能用了,最后扔了,这个桌子就空了。所以你们所看到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实际上都是成、住、坏、空的演变。

人——生、老、病、死;物——成、住、坏、空。

大乘佛法是菩萨的心智心度。大乘佛法讲的是救度一切众生,菩萨非但知道自己很苦要救度,还要救度众生,例如当一个灾难来临时,当一个人去救人的时候,他会想到先救谁后救谁,但菩萨是不分这些的,当然不管什么人都要救。然而在人间学佛像这种大乘佛法救度一切有缘众生的非常少,因为人有分别心。菩萨说: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犹如恒河的沙子一样,即没有数量。而且菩萨救人在大乘佛法里叫平等普度,即在普度众生时是平等的,不论任何情况,不论男女老幼,不论贫富贵贱。比如:今天在这里听师父开示的人,每个人的道行不一样,理解的程度不一样,接受的能力不一样,而师父是平等地给每位弟子讲解,但是每位弟子所接受的能量是不一样的,是不平等,这个不平等是你们自己造成的而不是师父造成的,师父给了你们同等的能量,而你们是否都能接受,取决于你们自身接受的能力与修为。

小乘佛法在救度众生时,是看人而立,即要看对方是谁,不喜欢的不度,有执著心,我喜欢的人我度,我不喜欢的人就不度。我们要修学大乘佛法救度一切有缘众生!小乘佛法还有一点就是众生不求,不度。你们现在有没有这种现象?人家不求你,你就不度。人家不求你,你们会想到主动去救度人家吗?佛法说“无缘不度”,不是说永远不度,而是等到因缘成熟再救度,千万不要误解。菩萨的智慧是圆融的,是正等正觉,修学佛法要全面精进,而不是说高兴就度,不高兴就不度,没有缘分的应该创造缘分也要度,希望你们大家都能做到。

听讲经,听讲法,你们不要去听他的句子,师父给你们讲经说法,讲的是人生道理,不要去听他的句子,也不要去听他的语言措词,你们应该听他讲的道理,也就是教理。因为师父现在在教导你们,教你们一套理论,你们要去揣摩他的理,这个理要适中,不是歪理,是正理,是一套法理,人间佛法的法理。

给大家讲讲灵界,你的感觉、意识、神识就是灵界。灵界有意识,有神识,灵界的东西就是我们人所接触的灵性。灵界是一个非常大的空间,灵界也是一个道,即鬼道或阿修罗道或天道。什么是神?比如:你现在脑子里想让某人对你好一点,用不着念经,只要在心里一直想“对我好一点,对我好一点……”看看这个人会不会有感应?这就叫精神灵界的沟通。人与人接触就会立刻知道相互之间是否喜欢?这就是意识、神识。

讲到放生,最大的优点是救未来佛。因为你今天放生所做的一切事情,或等鱼投胎后可能会成为一个人,或如果让你的后代看见了,他就会生出一种慈悲心,这孩子说不定将来就是佛,记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今天放下去的这条鱼,也说不定是你过去生中的亲属。要用大无畏的慈悲精神修心,你一定会修出本性。





心不随境转,灵不随缘转
2010-01-21


你们要记住:在人间做一些事情能不能圆满成功,在缘而不在能。主要是缘分,而不是能不能做。如果想做一件事,不论你做多少努力,有多大的能力,也未必能成功。因为人间的福报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你有这个因才能促成这个缘。如果有一个正因正缘合成,那事情一定能成功。要记住:若想要让事情圆满成功,首先要仔细想一想你的因缘是否成熟,而不是你有没有能量和能力来办成或解决。

要记住:时时要念念无常。就是脑子里要经常想世间没有长久的东西,没有长久的东西它就不是真的。世间本来就是无常无我,即没有长久的,也没有我,所以不要执著。

灾难临头要方寸不乱,要有信心,纵然是定业它也能转。定业,就是算命能算出来的事情,即称为“命”。譬如:算命说你多少岁有一个关,这就是定业。定业是可以改的,但一定要有信心。如多做好事,许大愿,多布施,狂念经就一定能改变。所以,纵然是定业它也能转,但是要勤于念经、学佛,不要求神问卜。学佛的人少占卜,要好好修,要相信菩萨能改变你的业力。另外给你们讲,要真的不动心,一个人嘴巴里讲我不动心,看见钱我不动心,而心里却不这样想,嘴巴里讲的和心里想的是两回事。你们说有几人能做到见财不动心。如一个人走在马路上有钱飘到你的脚下,你捡不捡呢?你动不动心呢?看见有利可图的事情你能做到不动心吗?动了心接下来就会受动心后的这个果报。你可以动这个心,但是果报来了你怎么办?如果碰见人间的任何事,你真的不动心,你就是个高尚的人,到了圣人阶段了,你就入圣流了。八地菩萨才能做到无相无功用。因为只有八地菩萨才有真正的定力,才真正不动。所以,佛亦凡夫到圣流,往上流也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也就是今天本来很小气的人,现在不小气了。本来不懂得施舍的人现在懂得布施了。施舍就是克服自己的贪。因为舍是最好的治疗你贪的药,能舍就不会贪了,有贪心的人是不舍得布施的。这就是说学会用什么方法来克服自己身上的毛病恶习。

境界不论怎样转,心一定不能转。境界来了,就是指身上不好的东西来了或环境不好了。怎样消除自己的杂念,不动心?

第一,要慧观。要用智慧观看,要明白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永远不会长久。用智慧看问题得到的就是智慧。

第二,观地狱苦。当你要做什么不好的事情时,就要想到果报来了以后会下地狱,要学会克制自己。譬如:我欺骗人家,对人家不好,接下来就要想到在地狱将受什么样的苦。

第三,观饿鬼苦。饿鬼就是那些在鬼道且嘴很小,肚子很大,非常饥饿都很可怜的灵性。

第四,持咒忏悔。即念经。当脑子乱想心里烦恼时,要专心念经用心忏悔,烦恼自然就消除了。只有诚心诚意地用心来念经才能离开业障,离开心魔,离开所有给你带来烦恼的东西。念经时思想要集中,不然就达不到效果。如果在念经时胡思乱想一会这个,一会想那个,念出来的经文就会散乱,心也散乱。所以念经要用心来念。

念经没有效果,除了心不诚之外,还有一个外界环境问题,吃荤腥,吃五辛护法神是不会来的。五辛包括:葱、蒜、韭、薤、兴渠,为什么不能吃臭味的东西?因为所有臭味的东西都带有刺激性。有刺激性的东西都会刺激人体的大脑细胞,引发人的食欲和性欲。如果护法神闻到了刺激的味道,念诵者就无法成就其道业。

念经时需要有以下几点,可以念出更好的效果来:

1)心气合一。念经的时候你的心和你的气要合为一。

2)声气合一。你的声音和你的气场要合为一体。

3)身心气合一。你的身体和你的心和气场要合为一体。

即念经三合一。





智慧语(二)
2009-12-05

今天首先给大家讲,见性后慧光透露。见就是见到,性就是本性。只有见到你的本性后,你的智慧光芒才会透露出来。什么叫没见性?就是耍小聪明,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将来的所得。什么叫见性?就是要明白自己心里所想的是什么,要用一颗明白的心才能见到你的本性。不明白的人就是见不到自己的本性。你们说喝醉酒的人能见到自己的本性吗?多少人不开悟就是糊涂迷糊。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必有余殃,殃尽必昌。

为恶必殃,为恶不殃,必有余昌,昌尽必殃。

一个真正行善的人,一定会昌盛。如果做了善事而没有得到好的果报,说明过去生中做了很多恶还在身上没有消除。等你的灾祸苦难全部结束,善恶完全抵消之后,肯定能得到福报,就一定会昌盛。但是,这个前提是你因为善,如果没有善,殃祸尽了必定不会得到昌盛。如果做了很多善事而没有得到好的报应,这叫必有余殃。是因为前世一定有很多恶事至今还没有把它化解,所以才会有余殃。如果作恶必定会遭殃。如果一个人做了很多坏事没有遭殃没有报应没有恶报,一定是前世所积存的善事福德在身上,所以还没有得到报应。如果报应到了一定会遭殃“为恶必殃”,不殃则尚有一善,为非做歹、杀人放火,为什么他会生活得那么好?说明他以前或他的祖先,或他的前世有很多善缘善果,这个善缘多于现在的恶缘,所以他不会遭殃,但是善尽必殃,当他这两方面抵消完后,他肯定要遭殃。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个人不要起瞋碍,就是瞋罣碍心。一个人不要瞋,瞋就是生气。罣碍是担心、烦恼、难过、嫉妒等等。譬如:一个人身上皮肤稍有不舒服,有罣碍心的人首先会想到会不会是生癌症;而有些人会想可能是被什么东西咬的,不会有事的,他的意念不会转化为不好。

一个人的心主宰着一个人的生命,即心灵主宰着生命。很多人把它本末倒置,例如有些人身体主宰心灵。比如:喝酒,酒瘾上来了明明心里知道马上要开车了不能喝酒,可是肉体需要拿起酒就喝,开车出去就被警察罚款或发生车祸。所以人不能被身体控制,人的精神要控制肉体,而不是肉体控制精神。肉体的需要比如喝酒、性欲、杂念四起……这些就是用肉体来控制精神。人是高级动物,因为有灵魂思维,思维就是高级的灵性。所以要用思维来控制自己的灵魂,这样就不会犯错误。

一个人要常生惭愧心,常生惭愧心能使你进步。要学会和好的比,比比就会生惭愧心。永远要记住不要把别人做的善与自己对照起来。如:别人好那就是说我不好,这叫杂念私心。

一个人要常生欢喜心。要用智慧战胜自己的烦恼,战胜自己的不开心,战胜自己的困难,所以要常生欢喜心。一个人要常生比下有余的欢喜心,就是要在心里铸造一个好的缘,一团和气,好的气场。

一个人要常生慈悲心。有慈悲心就能产生智慧。慈就是给别人快乐,悲就是消除别人的痛苦。时常关怀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就是慈悲心。慈悲心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就是待人和蔼,不发脾气。憎恨心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使从前的善行和修养化为灰烬,而且给你带来无数的烦恼和不安宁。所以说:“一把无明火,功德尽成灰”“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一念瞋恨心生起,各种各样的业障都会出现。

“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旧业就是过去生中所造的孽障。一般是说前世的。前世的孽障不要执著去消,因为前世已经造成了因果没办法消了,今世所受的一切都是前世种下的因,所以在消旧业时只能随缘,在随缘时要学会随善缘,化解恶缘。修行一定不可再造新的罪业,不然变成旧业未消,又增新业,未来世将更辛苦,甚至会一直堕落下去。
修心实际上不是单一的修心,是要广泛结缘,如果没有缘就助长不了你的修心的根。



修心如履薄冰
2009-04-29



在我们学佛修心的路上,有四个字大家要牢牢记在心间,那就是“如履薄冰”。这四个字十分恰当地形容出修心之路的艰辛,也十分恰当地道出了我们在修心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的一种心态。初学者容易误入歧途,修行高深的人也会因小小的疏忽而前功尽弃。并不是只有刚入门的人要时刻提醒自己,而是所有走上学佛道路的人,都要每时每刻反省自心,才能战胜各种不同类型的心魔和外魔,达到我们学佛的目的。

无论阻碍、障碍还是诱惑,感知到它们的只能是我们的心,做出理解作出结论的也是心,最后做出反应决定的还是心,这也就是为什么万法由心,学佛就是修心。修行是修心的辅助,相对修心来说,要容易得多。念经,做善事,积功德,布施,修正自己的行为等等,力所能及,每个人都能做,仅是多少而已。虽然修行的基础是由心的层次决定的,但毕竟风险要小得多。反观修心,却无时无刻不面临风险。

修心修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修“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正确的道路。这包括对这个宇宙的认识和理解,对因果定律和天理的认识和理解,对轮回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对不同界的认识和理解,对地狱之苦的认识和理解,对元灵的生存规则的认识和理解,对“万般带不走,只有孽随身”的认识和理解等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对法门的认识和理解,综合在一起就是对佛法基础的认识和理解。

一个人对以上真理的认识和理解越多越透彻,就越接近于真理本身,心就越“明白”,就会少走弯路,心境也会越来越开阔宽广。越明白这些道理,越能得清净心,因为知道世间的烦恼其实很小,世间的名利其实很短;越明白因果和天理,就越明白要修“善心”,因为任何邪念都滋生孽障,引起恶缘。还要再费时间去消;越明白地狱的苦,就越不敢行恶,因为任何恶行都有恶报;越明白因果和轮回,就越坚定学佛修行的信念,因为知道佛法最终可以使自己离苦得乐;对法门认识理解得越正确,就越可以在修行上见成效,越不会修偏;越清楚元灵的生存规则,就越能发出“慈悲心”,因为万灵同源。

而修心的阻碍、障碍,来自世俗或来自于灵性世界,皆因“执”而生,惟有“心净”方可破除。什么是执?就是不全面不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当一个人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涵盖他所面临的问题或解答不了他目前困境的原因时,他会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认识和理解试图去寻找答案,这样的结果要么是“悟”了明白了,要么是“执”。

在世俗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种种“不公”而生烦恼。比如在工作中,自己多干了,能力强却不被重视,勤勤恳恳却一直没有提升;在家中,自己对孩子家人付出了那么多,他们却不知道珍惜。我就是想学佛修心,可世间的一切烦恼却总是干扰我的“清净心”,难道我就不能无忧无虑地学佛修心,世间就没有净土了吗?在医院里工作,看到的是满目的苦,医生护士却习以为常,常常因怠慢疏忽而导致人间悲剧,自己就想退缩,寻求遁世等等,例子举不胜举。即使周围的同修,也会因为悟的层次不同,对事情的理解不同,在待人处事上也有不同的方式。因此常被人误解、嘲讽,甚至诽谤,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屡见不鲜。这些“不公”,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是来自世俗间修心的阻碍。这些想法都已扎根在脑子里,好像挥不去抹不掉,每天都不停地问自己,越来越认定自己的想法千真万确,没有别的解释,从而“执著”于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不能够在认识上提升,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修心过程中的“魔”。

在这些情况下,只要学习和应用对佛法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就可以看淡这些烦恼和不公。比如说:领导没能力,就因为他实实在在勤恳工作十几年才成为总经理,他才坐在这个位置上,自己能力非凡(自认为),却总得不到重用。要知道,你不被重用,想换工作却一直找不到,怨不到别人,是你孽障缠身,是匹没人看中的千里马,要想顺利先消孽障。你领导的能力怎么样且先不说,至少别人现在运程中有贵人相助,前程不错,因为前世曾照顾过一位孤寡老人半生。有了这些认识,很自然你就会认识到因果定律丝毫不爽,也就会抓紧时间消孽行善。再比如:在医院里,看到了太多的人间悲剧,那么知道不知道,那个得白血病的5岁男孩,是前世因感情方面的事曾害过一条人命。而那个病人因医生的疏忽而死,虽然医生造了新孽,但主要是因为病人身上的灵性已跟了她30年,阻止她被及时医治。认识到这一点,你才不会迷茫。

还有一种“执著”是由不正确地认识灵性或神通引起的。比如,经常想念已经去世的朋友,“不舍得”身上的灵性认为是善缘,想再续“母子缘”,可是如果你能正确地认识到,任何灵性,无论善缘还是恶缘,都属于已经随着新的轮回而应被切断,如果未了也只能属于再轮回的缘分,而且灵性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避免的,不但对肌体造成伤害,还会对精神造成损害。再有就是你主动想着去续某一缘分,很可能带起一连串的“缘”来,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味道。知道了这些,你还想主动去续那已经切断的缘分吗?还能舍不下过世的朋友吗?

过去的学佛之人,要经过对经文的刻苦研究并经与其他同修的印证后才能验证自己对佛法的认识和理解是否正确,之中的艰辛是可以想象的。现在由于信息的发达,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指导,同时由于太多纷杂的信息可以轻易地获取,又为我们在分辨和选择上设置了同样巨大的困难。这就表明对佛法的认识和理解古往今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什么说心净才能破“执”?心净并不是让大家什么也不想,而是让心处于一种超然的境界,超脱于世俗争扰之外,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其污染,不卷入其中,不沉迷其中,这是我们能够看透世间百态,悟佛法真谛的先决条件。

所以无论大家今后修得如何,任何学佛之人都要从这些基本的知识学起。要把佛法当成一门学问来学,佛法教给大家的是基本定律,就像数学公式一样,大家要在师父的指导下举一反三,把佛法应用到生活中去,看破烦恼,看穿世态炎凉,逐渐地就能对人生的高低起伏处之泰然,对这一层次的佛法理解了,然后又有更高层次等着我们去认识,佛法佛理是无穷无尽的。




学佛要旨(一)
2009-04-25


智者一语,能令众生,破迷开悟。

今天用生活的语言与佛法结合起来给大家讲解,引申扩展,引导大家破迷开悟。

大家一定要明白自修自得,要懂得修大乘佛法,要修根本的东西,要用心来修。拜师是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去救更多的人。收徒弟是为了让你们开悟,提高你们的思想境界。如果你的境界高,你就容易消除妄念执著。境界越高,看到的烦恼越少,反之,境界越低,看到的烦恼就越多。不论是拜师也好,拜观世音菩萨也好,一个目的就是要好好地修,修掉自己身上的无明习气。拜佛、念经、修心,都是很自然的,是靠你们大家的悟性来修。

人身上的肉是妈妈给的,骨头是爸爸给的。损伤了皮肉,孽障一般来自于妈妈。损伤了骨头,孽障一般来自于爸爸。

“生命的序曲是几声哭泣,而终结却只是一声叹息!”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在几声哭泣中开始,在几声叹息中结束。大家想一想什么东西可以执著?眼睛一眨过去的都过去了,一切都不复返了。人的悲哀以出生时的啼哭开始,死的时候随着一声叹息就走了,都不知道去了哪里。所以,一定要懂得修心念经,来延长自己的寿命。延长寿命是为了救更多的人帮助众生还清业障,而不是为你自己,哪怕是救自己的孩子,也是在救众生当中的一个。“生命是一口气,快乐是一个念头”。

一口气上不来这生命就结束了。快乐就是一个念头。如果想到好的开心的事,马上就会快乐起来。如果恨一个人,这个念头就不会使你快乐。道理很简单。快乐或悲哀就在一念之中。人都是因为一念之差才会做出愚蠢的事。所以要学会控制自己。

“要使生命开花结果,必定要经过患难的洗涤灌溉,经常在安逸的空气中,反会使生命花朵的枝条,柔弱无力,一遇意外摧折,便会凋落。”

一个不经过磨炼的人是不会长大的,是不会有悟性的。只有吃过苦的人才知道珍惜。一个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人是不会想到好好修心的。人生经受一点挫折和磨难是好事,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和提高识别能力。世上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不论任何事只要真诚念经,请求观世音菩萨保佑和帮助都可以转好。念经的时候要观想,要用心来念,观想观世音菩萨用净瓶水从你的头上浇到你的身上。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去做,才能做好。大家都知道我们周围生活中的例子是很多的。苦的时候要能看到光明,只有苦中才能得乐,乐中也包含着苦——乐极生悲。你们大家一定要体悟其中的道理。

“人间之大智,在乎洞悉本身之缺点”。

聪明才智的人,才会知道自己本身的缺点,才会时时掩盖自己的缺点。其实,知道掩盖自己本身的缺点也并不是一件好事,只是聪明。人一定要首先懂得学会洞悉自身的缺点。要明白掩盖是第一步,改正是第二步,知道了自己本身的缺点能改正是最重要的。化解是第三步,改正之后能化解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许多学佛的人也是从这“三步曲”开始的。

“人的价值在于他懂得善尽他的义务”。

人活着的义务是什么?义务就是救人。让你周围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有这么好的佛法,有这么好的观世音菩萨在济世救人,你们要知道救人的范围是很广的。大到社会,小到家庭,你们每个人在家里敬老爱幼,煮饭、清洁等等,都是在善尽你们的义务。救人也是人的价值之一。

“心地安详的快乐,比世间一切财物的价值都高”。

大家知道快乐有很多种,喝酒是快乐,和朋友聚餐是快乐,老年人喜欢打麻将这也是一种快乐。但是,这些能算是“心地安详”的快乐吗?什么是“心地安详”的快乐?平安、祥和、没有三毒烦恼,这才是“心地安详”的快乐。唯有无我,才能快乐。

“安详的精神境界——就是以豁达淡泊、顺应自然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种种无常变化,将痛苦忧伤的情绪降伏到最低点,于每一分、每一秒中都具足喜悦、满足,内心一片安宁,没有任何不满、怀疑、抱怨在心头。”

“贪欲、瞋恨、愚昧、傲慢、疑惑、邪见等都会影响人的说话与行为,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便有一种力量,这就是苦恼的召集者,名为众生的苦因。”

大家想一想,当你有贪欲的时候,当你恨人家的时候,当你愚昧的时候,当你傲慢的时候,当你疑惑的时候,当你有邪见的时候等等,是否都会影响你的说话和行为?现在给大家讲一下“邪见”,“邪见”就是用邪的眼光,邪的心态去看去想。比如,一个慈悲又心诚的人在拜菩萨。旁边站着一个不喜欢佛法并有偏见的人,这时心里就会想:哼!来装模作样……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邪见?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一个有邪见或有瞋恨心的人,从其说话和行为中全部都会暴露出来,这样久而久之,成了习惯,便有一种力量,这就是苦恼的召集者,名为众生的苦因。即众生受苦的原因,都是来自于贪欲、瞋恨、愚昧、傲慢、疑惑、邪见等,把各种苦集在一起。

做人慈悲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最基本的慈悲心,就不要与这个人谈修行。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以慈悲为怀。如果一个人总是用瞋恚心对人,这个人就是没有慈悲心,没有智慧。因此,经常多生慈悲心,久而久之在八识田中就种下了善因,等这善因开花结果的时候,善缘就到了。

佛陀说:“已经开始过灵性(佛陀这里所指灵性,是指精神生活)生活的人,就等于已把光带进幽暗的屋子里,黑暗即刻被驱散了,只要坚持这种生活,你们的内心,一定能成为一个光明世界。”

师父给大家讲的都是人间佛法,让大家体悟为什么在做人的当中要学佛法,在学佛法中应该怎样学做人。





谁在操纵命运
2009-03-19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发出这样的喊声“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又有多少人经过几多努力之后,终于在命运前低下了头,放弃了拼搏。有网友在来信中表示:“看了《了凡四训》后变得更加消极了,既然我的命运都是定好的,我努力还有什么用呢?该来的总会来,不该来的努力也没用。”人间的多少悲剧都被归结到命运二字上,似乎命运是造成人间种种痛苦的根源。我们把事业的低谷、爱情的失意、孩子的病痛、家庭的纠纷等等,简单地推到命运的头上,似乎我们就真的成了无辜的被命运作弄的受害者,我们真的对所发生的一切没有责任,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吗?实际上我们才是自己命运的真正谱写者,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改变它。命运是整个轮回过程中在今生的片段,每投入一次轮回,我们就像开始了一部新的舞台剧,在新的环境中进行了角色转换后,依照着我们自己编写的剧本,忘记了我们自己所编的一切,机械地按照剧本的要求演下去。


命运的基本法则


命运就是今生的应受果报串起来形成的一条路。轮回也好,命运也罢,它的运行只依照两个基本法则,周而复始,无余众生悉被纳入其中。这两个法则是轮回的根本依据,在其面前,众生一律平等无有差别。


其一就是宇宙第一定律:因果定律,也是大家所熟知的有因必有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定律是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都要遵循的一个铁律,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断因果关系的循环。所以今天你对婆婆不好,种下恶因,来世有可能你就会夫妻关系不好,得到恶果;前世杀生太多,今世就有了病痛缠身……同时因为种下了因,那么就必然要结果,哪怕是超级力量也不能凭空在果没有形成的时候将其抹掉。所以如果你前世做了很多坏事,应得血液病的果报,那么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其发生。即使你得到超级力量的垂青,替你挡了今生的恶报,那么来生你也一定要还。当然如果有人或其它力量愿意替你扛这个果,这又涉及到你的福报,另一份因果,算法虽然复杂,但一样遵循着因果定律,而且最终你种的因应得的果是一定要结的。


其二就是天理。天理循环,报应不爽,并不是简单地说说而已。天理实际上是一套管理制度,详细地规定了什么因得什么果,多少因得多少果,什么时刻得果。天理不但规定着个人的因果报应,也规定了一个地区,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甚至一个世界的因果报应。天灾人祸就是共业所造的恶之果报,温室效应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一切都在天理的范畴之内。


所以一个人在某一刻做了一件坏事,动了一个恶念,依照天理会立刻自动排列所应得的果报,然后转化成业障定于下一世的某年某月某天发生;同样,善事和功德也一样会自动排列到某一特定时刻得福报。


所以我们每一刻的所思、所念、所为种下的因,依照天理的规定自动转化成按得报时刻顺序而排列好的果,这条线连起来就形成了下一世的“命运”。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干什么好事坏事,排列中就有许多接近空白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一生中有太多的时间都在等待——等待上学,等待考试,等待毕业,等待遇到心仪之人,等待事业的转折,机会的到来,等待孩子出生……无尽的等待,荒废了时日,荒废了人生。


往世的业障是如何带到今生的?


我们经常听到特别是西方教义中总是说,每个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这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一个刚刚出生的纯洁的婴儿会有罪呢?罪又是从哪里怎么带来的呢?在众多的听众解答案例中,有好几例都是年轻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三年时间里没有睡过一个整宿觉,孩子得湿疹并常常夜间惊醒。这种情况就是对原罪论的一个最好的解释。实际上人界的每个人都有业障,业障就是所说的“罪”,没有业障就不会出现在人界。所以说原罪论是正确的。


当应得的恶果一经天理排列转化成业障,就像一台计算机的程序记录着所有的信息潜伏在人的灵魂上,从图腾上看就是在某一特定部位的一块黑气。坏事做了一件又一件,灵魂上的黑气就东一块西一块。当我们一出生的时候,这些黑气会和灵魂一起带到今世,并在拟定的时刻发生作用。这就是业障随行的方式,也就是“如影相随”。当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们若不行善而专造业,那么就会同样形成黑气,从而影响天时地利,而得恶报。


业障在没有发作的时候,对我们有没有影响呢?不但有,还很大。灵魂上的黑气就像腐蚀性液体一样时刻侵蚀着我们的肌体,阻碍气脉的流通,压迫我们的神经,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所以有些人的病是由灵性引起的,而有些人是因为业障缠身所致。这也就是为什么通常卢台长会区分灵性病和业障病。


业障只有两种变化,要么被抵消掉,要么变成灵性发作出来。而灵性则有可能是业障转化的,或外部来的。问题在于既然业障是一份因果关系中的果,应该不可以被抹掉,那么为什么会被抵消掉呢?什么可以抵消这个果呢?


修佛,拜菩萨,念经,为什么可以消业障?


业障是一份因果关系中的恶果,同时它是你种的因所应得的果,那么除了你用另一份善因果去抵消它,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动它。而善因果就是功德,所以功德可以抵消业障。(详见“白话佛法”类《善事与功德的区别》)


修佛修的是什么?修的是心、修出清净心、善心、平等心、慈悲心,去除妄心、贪心、瞋心、痴心、执著心。大家都知道善恶就在一念之间,只有把心修正了修善了,才能保证不种恶因,从而避免恶果,所以修心为修佛第一要旨。


念经拜菩萨,并不是说菩萨就把你的业障消掉了,而是因为念经拜菩萨就是功德,“果报不可思议”,“成就不可思议功德”。在正常情况下,功德会按天理的规定自动排序,不会主动去抵消某一个业障。而每当你祈求菩萨慈悲,保佑你的工作顺利、爱情如意等等时,菩萨可以动用神通慈悲用你的功德去抵消那一个特定的阻碍你事业或爱情的业障,从而使你变得顺利。你的功德和菩萨的慈悲神通缺一不可,但基础还是你自己的功德,一份善果去一份业障。如果有人只是拼命祈求菩萨而不做功德,不念经,那么菩萨也没有办法帮你。如果业障深,功德浅,所求之事同样不会成功。


如何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明白了这一切,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白需抓紧时日,利用每一分钟去修心积累功德。同时因为明白了功德和业障之间的深相应关系,我们每个人可以针对自己的业障程度,制定相应的短期修行目标。业障深的,平时总觉得什么都不顺,求菩萨念经很多但还不变好,这就是业障缠身阻碍运程,应集中精力消业障,多念小房子。业障浅的,一念经就有感觉,求菩萨每求必应,那么就是你本身有功德有修行,就要提高要求,修心积累功德最要紧。


理解了这些道理以后,希望大家就能认清自己的命运是怎么形成的,不要再怨天尤人,推卸责任,而是放下包袱,专心修行,把所有等待的时间都用在念经修功德上,那么即使来世还在人界,那我们的每一天也会尽是好的果报,像生活在天上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